看完整排後,成功,這齣戲的製作人問我,怎麼樣,願意寫一篇心得嗎?

我有些踟躕。主要是心累了。看完排練,寫些文字,幾年前我曾以為這種「先鋒觀眾」提供的訊息有助於讓感興趣的人理解作品,但最近我開始覺得,這或許有些徒勞。對自己能帶回怎樣的訊息,這份訊息能包容多少誠實和信任,這些道德難題令我疲憊而困惑。

然後我看到《LAB壹號.實驗啟動》的節目簡介文字。好樣的,他們在劇名上頭按了這麼行字:「冒險、失敗、實驗」。

一群瘋子。你們把失敗當成宣傳,然後要觀眾買單?

於是我想動筆了。關於我在距離演出兩個月前看到的《LAB壹號》初次整排。

我是三缺一劇團的長期觀眾。每次看表演都乖乖付錢買票的那種。

第一次看三缺一是魏雋展的獨角戲《巷子裡的女人》。接著是《大家一起寫訃聞》、《第三個願望》、《男孩》、《耳背上的印記》。坦白說,是為了魏雋展去看。他的表演天份和後天努力――這裡還需要贅述嗎?可能還是要。他是先天的說書人,台下話就多,台上更是不遺餘力把他結合天馬行空的想像和敏銳纖細的觀察,一氣呵成說給你聽。然後,他還有副好身體。他沒有完美的骨架和身材,個子小而精瘦,但敏捷,有力,我相信把他扔進《飢餓遊戲》的小說裡,他絕對可以撐到最後。

魏雋展是三缺一的核心團員,拜他之賜,我也看了沒有他演出的其他作品。但他當然也參與,以編導或共同創作的身分。三缺一的作品,我不是每個都喜歡,有時候話實在說太白,曝露了創作者對於生活的認識不深入、觀察觸角也不夠廣。但我總也看下去。這個劇團自有妙處,他們經常在試,在實驗,我忍不住好奇,這個年輕的劇團究竟要把自己帶到哪去。於是尾隨。

而我竟不是唯一個。有幾個拍電影的學生大約也發生同樣好奇,拍了一支三缺一的紀錄片,正在進行中,預計今年秋天初剪完。

LAB壹號》是什麼,成功有點苦惱地告訴我,很難和觀眾說明白。

是啊怎麼說,看完後我也有相同困惑。

大約是,有一群人,他們決定要走出一種和當下其他劇團都不一樣的表演風格,於是很勤勉地花了兩年時間自主訓練。自主訓練是什麼?換句話說,叫做教學相長,每個人各自找到、發展自己喜歡的身體訓練,然後當小老師傳授給其他人。最後,他們把這套訓練發展成一個劇場表演,在這個表演裡,你會看見他們如何練習,練習現階段的成效為何。這就是全部。

他們有人學跑酷,有人學默劇,有人學一些看似簡單、實則用上高難度控制力的動作。他們大量地觀看動物影片,擷取牠們身體流動的節奏和姿態,用相較「退化」的人類身體模擬比對。在兩年之間,他們除了彼此學習訓練,他們也努力到處教課工作,賺點錢補貼生活。

他們在開年前後跑去遙遠的屏東山上,一間小學,以孩子的表演課為代價,換取靜僻專注的訓練環境。

他們的樣本是聞名全球的丹麥歐丁劇場。核心成員之一賀湘儀有一年去歐丁上工作坊,大開眼界後回來分享,於是他們決定,就這樣搞搞看吧。

在《LAB壹號》,你會看到他們以動物為參照,藉由各種身體技巧模仿牠們,轉化牠們,尋找――或說抹消――牠們和他們之間游移的界線。他們也不吝於和你說明他們怎麼進行。於是你也可以說這是一場示範演出。

他們說他們不講故事,但其實有的。但我無法告訴你該怎麼期待,走進劇場你會看到什麼。因為距離演出還有兩個月,而那天看完整排,台下的專業觀眾給了他們豐富到不免有些打擊士氣的修改意見。

比如說,他們可以在台上演繹出那麼美,那麼詩意,那麼具說服力的羚羊如何被豹子猛撲撕裂,為什麼當演出來到「都會人的動物性」時就失去了那從容悠遊的表演張力?

比如說,他們可以輕而易舉來上一段「想變成人類的青蛙」如何荒謬愚昧可笑――我得說那段表演真的把我笑壞了――但如何從刻板的形象和情境中提煉出更鮮明而深沉的「人性」?

三缺一在給自己找難題。他們想在一個沒有明確故事的演出中,展示由獸而人的進化史。

那不只需要耗時竭心的身體操練,還需要一種更宏觀的創作觀照。而現階段的呈現他們甚至還得處理「說話與聲音」。這也是身體訓練的一環,但又那麼不同。

作為一個演員,是多麼艱辛漫長的路。

你可以說,那不算什麼。做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事情,本就該付出代價。比如不優渥的生活,比如這種把自己操個半死的自主訓練。

而且,他們並非前無古人。想想台灣第二代小劇場那另一群上山下海挑釁自己身心的瘋子們。好奇怪在這講究效益的時代,瘋子竟然稀少到只能在社會新聞或勵志書上看到了。

所以,我不會告訴你《LAB壹號》作為一個創作成品,有多麼精彩多麼不看可惜。公允而誠實地說,這個表演的初排在我看來,只成了一半。

但,如果今天我掏錢走進劇場,為的也不是成功的這一半。

我買的,是這群瘋子從不斷的失敗中企圖累積的東西。過去這兩年劇場興起一股「發展中作品」的實驗演出,多是多媒體/數位/科技裝置跨界合作的案子。意思是,裝置器材要投資,程式要開發,這一切都得花大量金錢,所以我們不吝於提供實驗機會給創作人,願意看半成品。

有時候我想,那麼人呢?作為一個表演者,內部概念要重建、身體要開發,所需的金錢時間又該如何衡量?

劇場演員和舞者很不一樣。舞者有從小到大扎實的身體技術訓練,劇場演員,人們可能印象是「能開口說話不就可以演啦!」但不是的。如果是的話,我們將開始擔憂:這些站在台上只會開口,說不見的好聽,身體又毫無存在感的人,究竟為何站在台上?而我為何坐在這裡觀看他們?(當然,關於劇場演員的教育和訓練,那已經是另個可以寫十本論文的題目)

我在三缺一的LAB中看到他們不甘於此的企圖。

這是他們的實驗之作,發展中作品。平心而論,和某些同為半成品的跨界演出相比,我認為他們選擇前往的方向,明晰且有說服力多了。而且他們真的不難看,在台上的姿態,覺知和默契,都是。

所以,要賭嗎?他們還有兩個月把這個實驗變得更接近階段性成品,讓「從獸而人」的那一步跨得更俐落出色,於是你買票走進劇場,是買一張賭他們成功的彩票。

或者,你也可以不賭。你純粹支持一個劇團用過去兩年時間慢慢磨,把這批沒太多表演經驗的白布染出獨特的色澤。現在他們站上台,是有樣子的,知道自己是有身體、有聲音,一個有無限可能性的表演者。我認為在同世代的劇場表演者中,他們走的路和選擇的挑戰,都是罕見的。如果我錯了,他們不是唯一,請務必告訴我。

我願意買單他們選一條難的路,並且赤條條坦蕩蕩地不怕失敗。或許他們深知某些成功必須先用失敗去換。你可能認為他們天真,但我以為,他們勇敢。

這是我作為長期觀眾送給三缺一的祝福。我不怕買下失敗,因為在你們身上,我看見可能。



 

LAB壹號實驗啟動》

一個畫家可能這麼發問:「如果要畫出傍晚的彩霞,我該如何調色?」
個作家問道:「如果我要用文字創造出象徵,我該如何書寫?」

身為演員,我們這樣發問:「如果我要用身體創造出人生的隱喻,我該如何行動?」

 

LAB是一場「示範演出」

透過講解和示範讓觀眾看見三缺一劇團成員歷時一年三個月的身體實驗,

親臨這些實驗的每一個過程,喚起我們對

身體

這個空間的無限想像。

 

你們將看見:

都市中的人們在線條與框框之中穿梭、豹與羊共譜獵殺圓舞曲、

想當人類的青蛙們走進了高級餐館,隱喻和象徵在行動中彼此交織,

所有的生命從遠古到了現代,都默默的呼吸著……


用你的眼、用我們的身體

一起觀賞這次實驗挖掘出來的里程碑

LAB壹號實驗啟動》全面展開!

 
[
演出資訊]
松山文化創意園區東向製菸工廠2(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
6
28()2000629()2000630()1430
630()2000701()1430701() 2000

[免費紀錄片放映資訊]
526()16:00 三缺一排練場>>好所在

[票價資訊]
票價:550
戲劇、音樂、舞蹈科系學生憑證到端點購買享7.2折,購票和入場皆需驗證
凡一次購買《LAB壹號實驗啟動》+《耳背上的印記2012》套票可享8
․團體購票滿十張(含十張)可享8.5
身心障礙者購票享5折優惠,需要一起購買陪同票
兩廳院和誠品會員享9折優惠

 

[製作團隊]
製作人:鄭成功
編導:魏雋展、賀湘儀
共同創作及演出:魏雋展、賀湘儀、杜逸帆、楊雯涵、江寶琳、李玉嵐、周佳吟、洪譜棋、胡雅婷
舞台監督:張以沁     燈光設計:劉柏欣     音樂設計:黃思農
空間顧問:陳佳慧     動作顧問:李潔欣     平面設計:王盈正
記錄片導演:賴正晃
紀錄片副導演:鄭雅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缺一劇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