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從不同人的口中(雋展、馬力、成功、阿杜,還有一些非三缺一的團員),在不同的場合(包括閒聊、認真地討論、或是偷聽別人的對話)聽過這個LAB計畫,每次都覺得腦袋一片空白,困惑比畫面多,好難想像這齣到底會長成什麼樣子。於是當成功問我要不要寫一篇文章時,我就腦袋一片空白地答應了。


在還沒看到第一次整排之前,我想我對LAB的第一印象(且這個第一印象延續許久),應該就是為什麼?所以呢?」:「為什麼歐丁劇場做了這個,我們也要做這個?」或是「把演員訓練變成一個作品,所以呢?」簡而言之,LAB到底要觀眾看什麼?為了要在這麼多無方向性的困惑中理出一點頭緒,我強迫我那一片空白的腦袋開始運作,憑著天蠍座與生俱來的本能開始搜索記憶資料庫,畫面回到2011年和雋展一起去新加坡巡演《假戲真作》,或是可以更早一點點,回到2010年《假戲真作》在竹圍工作室的首演。

那是我第一次認識雋展,也是我第一次和EX-亞洲劇團的浿安與Jayanta合作,看著排練場上的雋展與Jayanta用東方風格化的肢體嘗試模擬動物的動作,這樣的肢體流動有一種特殊的美感,彷彿提醒著我們,人的身體竟然也可以這樣動。後來雋展在《假戲真作》節目單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我發現自己比較擅長斷裂的動作,不同層次的斷裂跟分解,回顧自己跳舞的經驗,發覺都是比較偏向表達現代人精神狀態的身體。難怪!難怪我的身體如此習慣神經質的表達,因為連我的生活節奏都是比較斷裂而跳躍的,因此我必須將動作之間的連接很慢的去消化,重複的嘗試律動的質感,然後才能抓到一點點柔軟的流動。


這段話令人印象深刻。隔年《假戲真作》至新加坡巡演,雋展也在濱海劇院開了一堂默劇工作坊,我在旁邊一邊翻譯,一邊看著雋展所示範的默劇與動物形體,在大片落地窗灑落的陽光下,排練場出現了鳥、豹、魚、還有許多,他們從騷動、碎動、到流動,在人這個最不像動物的動物身上,出現了不一樣的美。也在那個時刻,我想起了這段話──短短三四行,到底需要一個演員多費工?

 

讓我稍稍回到2012年,也就是不久之前,剛好又有了個機會聽到雋展和學生們分享LAB,分享演員們如何實驗探索動物的肢體,並且將其套用在人的形體上。雋展說:我們發現『挪摩托車』竟然是現代人最美的身體姿態──人們如何轉移身體重心、控制身體每個部位,這似乎是人類最具備動物性動能的時候。」從人到動物、又從動物回到人,忽然間,這樣的肢體實驗不再只是模擬而已,更藉由模擬,來認識自己──「人」。於是我開始覺得LAB壹號是一趟超級有趣、超級有意義、而且絕對值回票價的旅程。


走向景美文山排練場的路上,我三不五時閃過一個念頭,覺得在腦袋一片空白的情況下答應要寫稿,似乎是太過勇敢(且衝動)的一件事。三個小時後我走出排練場,深信三缺一決定要做LAB壹號,這才是相當勇敢(且絕對不只靠衝動)的一件事。誠如唱歌小姐所說:你們把失敗當成宣傳,然後要觀眾買單?把過程當作作品,本身就是個充滿勇氣的決定。在排練場上,一針見血的老師與來看排的劇團好友排排坐,與創作者/表演者三方共同見證首次整排所有能想得到的缺陷與失敗,這更是需要勇氣的時刻。

 
說到這裡,我想我該盡量避免「勇敢,且誠意十足」的指涉,以免被誤會為只剩誠意。應該說,LAB壹號最不缺的就是勇敢與誠意。這場整排從非洲大草原開始,帶著觀眾的想像力歷經了動物的悠閒與獵殺;接著在「青蛙家族上餐館」類寓言故事中,以極端荒謬又處處充滿幽默的手法,模糊了動物與人的界線;下半場回到了人類社會,而且是現代人的社會,有摩托車奔馳、捷運呼嘯而過、電梯上上下下的世界。儘管在整排結束,不少觀眾覺得人類社會頓失想像力的著力處,我卻覺得,這才是想像力的起點。

LAB壹號從人來到動物、又從動物回到人,它終於解決了許多讓我腦袋一片空白的困惑,那些「為什麼?」與「所以呢?」我不只是看著與我這些演員在台上表演他們學會的所有動物型態,與我無關,雖然好厲害。它讓我開始願意去觀察我是怎麼動、現代人是怎麼動、還有我們周遭每天視而不見的小東西是怎麼動。它是過程,卻讓我們有機會參與LAB壹號與我,我們的關係於此建立。


一個畫家可能這麼發問:「如果要畫出傍晚的彩霞,我該如何調色?」
個作家問道:「如果我要用文字創造出象徵,我該如何書寫?」

身為演員,我們這樣發問:「如果我要用身體創造出人生的隱喻,我該如何行動?」

 

LAB是一場「示範演出」

透過講解和示範讓觀眾看見三缺一劇團成員歷時一年三個月的身體實驗,

親臨這些實驗的每一個過程,喚起我們對

身體

這個空間的無限想像。

 

你們將看見:

都市中的人們在線條與框框之中穿梭、豹與羊共譜獵殺圓舞曲、

想當人類的青蛙們走進了高級餐館,隱喻和象徵在行動中彼此交織,

所有的生命從遠古到了現代,都默默的呼吸著……

 

用你的眼、用我們的身體

一起觀賞這次實驗挖掘出來的里程碑

LAB壹號實驗啟動》全面展開!

 
[
演出資訊]

松山文化創意園區東向製菸工廠2(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
6
28()2000629()2000630()1430

630()2000701()1430701() 2000


[票價資訊]

 票價:550

戲劇、音樂、舞蹈科系學生憑證到端點購買享7.2折,購票和入場皆需驗證

凡一次購買《LAB壹號實驗啟動》+《耳背上的印記2012》套票可享8

․團體購票滿十張(含十張)可享8.5

身心障礙者購票享5折優惠,需要一起購買陪同票

兩廳院和誠品會員享9折優惠


[製作團隊]

製作人:鄭成功

編導:魏雋展、賀湘儀

共同創作及演出:魏雋展、賀湘儀、杜逸帆、楊雯涵、江寶琳、李玉嵐、周佳吟、洪譜棋、胡雅婷

舞台監督:張以沁     燈光設計:劉柏欣     音樂設計:黃思農

空間顧問:陳佳慧     動作顧問:李潔欣     平面設計:王盈正

記錄片導演:賴正晃

紀錄片副導演:鄭雅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三缺一劇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